ZT:
老外的亲情为什么和中国人的不一样 2011-11-18 12:44:04
很多中国人觉得老外的亲情比较淡漠,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?谈起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明白,什么叫亲情?要知道中国式的亲情和老外区别很大,中国人觉得几代人腻在一起叫亲情,老外则尽力放飞孩子,爱孩子就是给孩子自由。什么样的亲情更有利于长辈和孩子双方?当然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一。但我们必须知道很多现象背后的东西,这样才有利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。
人类的很多习性是环境培养出来的,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上,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。中国人的家长是为了自己养孩子,也就是古人所说的“养儿防老”;而老外的养老根本就不需要儿女来负担,生儿育女一方面给自己带来快乐,另一方面是一种社会责任。当然无论为了什么,养孩子的过程给家长带来的“天伦之乐”是任何东西也替代不了的。
中国人养孩子是一种投资行为,而老外养孩子纯粹是一种消费行为。因此在中国,往往把孩子长大以后是否孝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,同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,把孩子成年以后所得到的职位和金钱当作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。而老外呢?却把孩子自身的幸福和快乐放在第一位,同时根据老外的价值观,看孩子成年以后是否能受到周围人的尊重,一般来说一个良好的社会,受人尊重以后地位和金钱才会接踵而来。
我们理清楚这种因果关系以后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华人会出现“虎妈”和“狼爸”现象,因为中国人觉得只有上了哈佛和北大才算是成功的,而棍棒之下出孝子,严厉的管制使一些传统观念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目中,成年以后会遵从很多戒规,孝顺就是其中的一条。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认为,有了地位和金钱自然会有幸福感,才会感到快乐,为了地位和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地扭曲自己。
老外的逻辑正好相反,老外觉得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才会非常投入地去做,投入以后才能做得好,做得出色便会得到人们的尊重,得到尊重以后地位和金钱才会到来。因此老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少会逼着孩子去考一个好成绩,更不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好恶来教育孩子,这也是中国人经常能看到的,国外的家长不是特别管孩子的原因。
为什么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那么大?主要是因为中国这个社会对老年人保障不够,尤其是在农村,养儿其实就是为了防老。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私有财产来对待,而中国的传统观念也影响着孩子,以尽孝道为道德准则,从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中国所谓的亲情浓厚。
而老外则奉行着另外一套世界观,首先他们根本就不指望孩子长大以后怎么样,也就是说自己老了根本就不指望从孩子那里拿一分钱,为什么呢?因为国外的政府起到了孩子该起的作用,男人到了65岁,女人到了60岁,便可以从政府那里拿到一笔养老金,数额是根据自己一生当中每年的收入有关,收入高,交的钱也多,最后拿到的钱也多,根本就不用指望孩子。特别是不会让孩子整天腻在自己身边,中国人口口声声是孩子受不了一个人在外面的生活,其实是家长自己在心理上受不了,怕孩子走远了自己将来没人照顾。越这样,闹得孩子便丧失了自理能力。而老外则会在孩子成年以后把孩子推到社会上去摔打,因此在中国人看来老外的亲情就淡漠了许多。
其实孩子成人了以后对家长的态度完全是根据小时候的教育形成的,也跟家长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有关系,言传身教,这一点因家庭环境不一样而区别很大,但是老外对孩子的那种爱丝毫不会少于中国人,这是人类的一种天性,只是采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。至于哪一种比较好,这很难说,而我觉得,两者结合起来会比较好。中国的家长怎样对待孩子我就不用说了,因为基本上大同小异。我来说说老外怎么对待孩子,精确地说,老外不是把孩子当孩子,而是把孩子当朋友,抽象地来说是把孩子当人来看,
不把孩子当附属品,更不觉得孩子的智力比自己太差。所以孩子和家长之间无话不谈,这样孩子从大人平等的交流当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,同时又会加进自己的思考。不要小瞧这一区别,这起完完全全影响了孩子将来的一生,关系到孩子将来的思维方法和个性,严重一点说就是民族的未来。
有那么严重吗?我觉得非常重要。因为从小敢叫板成年人的孩子将来才有创造新,才有可能突破传统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。中国人觉得听话的孩子便是好孩子,而老外可完全不那么认为,老外对孩子的约束只限于最基本的行为。比如说上课说话要举手、公众场合不得大声喧哗之类的行为。这不是所谓“听话”的问题,这是服从公众准则。至于国外法律里面也有孩子赡养老人之类的条款,但是很少有人去指望这些东西。到了老年,消耗已经变得非常低了,除了可以领到一笔钱以外,政府有租金低廉的老年公
寓,最关键的还是老年人的医疗保障,有社区的一些社团组织义工为老年人服务。而孩子更是不指望家长给自己留什么遗产,甚至觉得那是一种屈辱,大家喜欢自己去打拼天下。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从小就选择了一个自己所喜欢的方向。
那么我们来看看老外是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呢?就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,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孩子提供自由的条件。给孩子自由并不是说就不管孩子了,中国人所看到的不管其实是不干涉,但是给孩子提供方便这一条上来看,老外爱孩子的程度根本不亚于中国的家长。
老外的家庭里从孩子一出生,那就是堆积如山的玩具,几乎是孩子到了玩具店,喜欢什么就买什么。等到孩子再大一点,就是运动用品,凡是孩子能看上两眼的运动项目马上就会买上全套的服装,让孩子参加有关的训练。然后就是陪孩子去图书馆,看电影,到各处去旅游。有条件的还要去专门搬到好的学区,或者上私立学校。老外几乎把所有精力放在给孩子提供良好条件上了。
但是老外的家长很少对孩子说“你应该怎样怎样”,看到孩子高兴,家长也跟着高兴。这种情况下,孩子的成绩其实并不一定差,至少我女儿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。学习成绩非常优秀,我们根本也不需要逼着孩子去上什么补习班。有自己独立的思想,有自己的抱负,特别是有海量阅读的习惯,反倒我们担心她睡眠不足。她是真正感兴趣才不舍得睡觉。
最近女儿完全靠个人完成了大学的申请工作,锁定了将来主攻的学术方向——某个前沿学科,要求的分数肯定不低,家长从孩子的那份自信当中得到宽慰。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,有了自己的独立性,肯定也会有一个好的成绩,国外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?是自信,是独立思考的能力,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。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“发现”,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,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,再打开微信,扫一扫,点击相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