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了,任何东西都存在一个有效期。譬如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广告费是最贵的,绚烂的樱花三、四月最好看,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,而孩子在有效期的可塑性最强。因为这期间,孩子的身心有如一张纯净的画纸,而父母则应当扮演一名高明的画家,用独具的慧眼、熟稔的笔力勾画出一副幅光彩夺目的蓝图,让孩子的人生轨迹丰富多彩,乐趣无穷。
大多数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乖巧、懂事、听话,自己能在孩子的面前有威信,发出的命令,孩子会乖乖服从。可是当事实总是与意愿相反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,那个在襁褓里的粉嫩小人儿被家里的大人们宠爱得无法无天,忽然有一天,家长伤心地发现,那个原来只会紧紧依赖自己,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小人儿不知不觉长大了,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,有了自己的个性,学会故意和父母作对,听不进父母的建议与劝告,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。当父母的话惹得孩子不高兴的时候,他们丝毫不会顾及大人的面子,出言顶撞,总是让父母下不了台。有时甚至无理取闹,连哭带喊把父母折腾得精疲力竭。有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,会摔东西发泄自己的不满,或者干脆偷拿家里的钱离家出走。
于是,在父母的眼里,“不听话”与“坏孩子”的概念等同了。不听话的孩子,便成了父母心头的那根刺,让父母又爱又恨的同时却又感到深深的无奈。有的家长气急了,会用打骂对孩子实施惩罚,或者以冷漠的态度来对待孩子。而这些不正确不科学的做法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让“不听话”的孩子变本加厉,陷入恶性循环中去。
我的邻居曾经对我抱怨说:现在儿子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。
他说自己的儿子上初一了,他总感觉与儿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。每次父子两个在一起,好像都没有什么话说。而儿子单独和他在一起,好像也非常反感。
有一天深夜,他发现儿子偷偷爬起来在上网玩网络游戏,他火冒三丈,立刻把儿子训了一顿。怪不得老师总打电话告状说儿子上课打瞌睡,原来是夜里爬起来玩网络游戏的缘故。
可是儿子不知悔改,居然还顶嘴:“我的同学们都玩呢,又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做。”
气得他当天就把家中的网线掐断了。可是时隔不久,他发现儿子屡次出现在小区附近的网吧中,甚至放学后借口说去同学家写作业,实际上却跑到网吧里上网。虽然他多次对儿子进行责骂,甚至恐吓他如果再去网吧就打断他的腿。,但是一点儿点效果都没有,儿子照去不误。气得邻居真想抄起棍棒把这个不听话的“坏小子”狠狠地打一顿。
终于有一天,当父子俩又为了上网的事情吵了起来,父亲粗暴地挥起了拳头,不过,这一拳最后还是没有落在儿子的身上,可是却把儿子气得离家出走了。虽然事后儿子被找到了,但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却弄得很僵,直到现在儿子都不和他讲话。
每次提起这件事情,邻居都唉声叹气,愁眉苦脸的。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,,自我意识也开始慢慢发展,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,加上开始意识到了“我”的力量,什么事都想参与,自己的事情渴望能够自己做决定。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,无法分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是正确的,这时候父母用强硬的手段制止或者阻拦,只能更加激起他们的好胜心,、叛逆心。
为什么孩子越大,父母越难以管教?其中最关键的原因,就是家长在孩子的黄金教育期没有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。早期的教育对于儿童而言意义重大。如果掌握了这一条便捷之路,及时对儿童实施提前、集中、快速的教育,将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。
我一直在强调教育的黄金期,成长的黄金10年,可能很多家长还是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时候才是黄金期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:“人生的头10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,胜过10岁直到死亡的总和。”。0-~10岁的这10年,正是属于教育的黄金期,此时的孩子大脑就像是一个空白磁盘,对于他们来说,教育不是负担,而是一种生理需要,家长要是错过了这一时期将终生无法弥补。哪怕此后家长付出六七倍力量,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。
黄金教育期里孩子接受的教育是潜意识教育,它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具有远期效应的教育,科学家把这个时期叫做“形成印刻期”。可以试想一下,像印章一样印上去,像刀子一样刻上去,在大脑产生痕迹,它当然会在人生的今后时刻发挥作用。 古人云: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。
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所有基础的奠定,在黄金教育期的效率是最高的。如果家长重视并珍惜这段时光,提前做好教育工作,那么孩子与家长之间就能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,孩子在有限的生活经验里,会尊重家长的意见,同时也会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,又怎么能出现让家长头疼的“不听话”的现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