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喜欢逃避责任,主要是由于缺乏信任感造成的。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关爱和理解过少,不信任自己的孩子,经常对他们实施情绪冷暴力,那么孩子会受到误导,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 “我要是敢承担责任,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”的观念。这样一来,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撒谎,有意识地去推卸责任,这样一来,就会形成畸形的人生观,就连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。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,就会千方百计寻求推卸责任的方法,让自己免于受到惩罚。
此外,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,凡事由家长说了算,让孩子只有听话的份,那么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把决定权交给父母,每当遇到什么事情,都会想让父母来做出决定,让父母去帮助他们承担责任。
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学会担当,家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。要知道,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长期教育养成的结果,所以,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,自己要做好榜样,坚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,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,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习惯。
其次,家长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。比如说让孩子自己去住一个房间,独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,自己整理和布置,自己完成清洁工作,家长不会去干涉等等,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,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完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。
培养孩子树立负责任的意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,家长要学会正确地去引导他们,激发他们的潜力,并把将之当成一项比较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坚持下去。
5.保护好孩子的善良
有一次,天已经很晚了,我在小区的门口看到了楼下的邻居,正急匆匆地推着电动车带着女儿往外走。我好奇地打听他们去哪,邻居笑了笑说:“我们取回电动车的时候,妞妞说上面的存车牌忘记摘下来了。如果不还给看车的人,她他会因此而受罚的。”
邻居刚说完,坐在后面的小女孩妞妞快乐地说:“我们只要把存车牌还回去,那位阿姨就不用因此而受罚了。”
看着她开心的样子,我很感动。忘记还存车牌这种小事,很少有人会放在心上,更不用说大晚上地特地还回去了。可是纯真的孩子却把它当成了一件大事,意识到是自己的过错。而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我很认同,她在努力保护女儿的善良。如果她不送回去,估计看车的人会着急,最重要的是女儿会因此受到妈妈行为的影响,从此失去了一颗善良的心。
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,有很多的家长会特意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,什么叫做善良。众所周知,身教胜于言传,所以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,实质上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。
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这句话生动的地概括了孩子们幼时那纯真的心灵有多么善良。而将孩子这种善良巩固下来的最佳时期正是在教育的黄金期里。此时,家长对孩子进行优良品质的培养,则显得极为重要。
有的家长却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,眼睛里没有别人,也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,那么究竟是谁让孩子的善良“消失”了呢?罪魁祸首,其实是父母,和父母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有的家长本身就很强势,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得很霸道,而且总是对别人保持一种不信任和不耐烦的态度。他们经常在孩子面前议论一些人性的灰暗面,或者讲一些负面的消息,把人性恶的一方面无所顾忌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。久而久之,家长的这种无所谓的做法就会伤到孩子,而孩子的善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猜忌和不信任。